北港朝天宮是台灣媽祖信仰的重鎮,尤其是日本統治台灣以後,因為有各項統計數據,更可以顯現其不僅為媽祖信仰的總本山,北港媽祖信仰也超越其他民間信仰。昭和16年(1941年)台灣總督府曾委託台北帝國大學文政學部講師宮本延人從事全面性寺廟調查,其調查報告曾列出全台各項民間信仰神祗人數最多廟宇之參拜人數,分別為:台北大稻埕霞海城隍廟25萬人、台北萬華青山宮5萬人、台北木柵指南宮20萬人、北港朝天宮150萬人、東港東隆宮5萬人。可見北港朝天宮信仰人口佔全台民間信仰人口總數約四分,而台灣總督府亦特別重視之,可算是日治時期日本官方認定之台灣代表性寺廟。
明治38年(1905年)4月,嘉義地方發生大地震,北港街災情慘重,朝天宮亦有損傷,當時北港區長與地方士紳發起重建,並於明治40年(1907年)2月、明治43年(1910年)12月先後得到嘉義廳北港支廳廳長安武昌夫、野田寬大之支持,向全台各地展開勸募,此次重建總工程費共15萬元,向外募得7萬9千餘元,捐款者遍及全台,部份捐贈者姓名刻在朝天宮四週的石牆上,現今大家所見朝天宮樣貌,即是此次重修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