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每年農曆二、三月間,台灣民間社會又到了媽祖進香的旺季,其中最出風頭的莫過於台中縣大甲鎮鎮瀾宮遶境進香的活動,趁著這股熱潮,我們也來探討一下,這個號稱世界三大宗教活動,原來是單純的北港進香活動變成商業氣息濃厚,政治味十足的綜合性活動。
大甲媽祖北港進香的源由在改到新港遶境進香後,出現幾種新的說法:
說法一:
大甲鎮瀾宮建立之後,大約每隔數年皆由大安港出海到湄州祖廟謁祖,這時大甲商人來往於北港之間頻繁,大甲商人每次到達北港均會到朝天宮祈求媽祖保佑,甲午戰爭後日本殖台,不准與對岸互相來往,加上時空變遷,大安港逐漸淤泥成堆導致無法出海,而且當時北港朝天宮已建有聖父母殿,於是大甲商人提議每年前往北港朝天宮的聖父母殿謁祖,往後數十年皆是如此,可是媒體給人誤報為大甲媽回娘家,此時人數已達數萬人...【網路資料】


說法二:
大約在民國初年,大甲鎮瀾宮開始有了北港進香。由於大安港廢港、日本政府嚴禁、鎮瀾宮停辦了湄洲進香。日治時代初期北港朝天宮重修,藉著過去的聲譽,迎北港媽祖到台灣各地接受供奉,也邀請各地的人士前往北港進香,全台前往北港迎媽祖和進香的人,絡繹不絕,朝天宮建立了極高的名聲。這個時候適逢鎮瀾宮重修,藉著辦活動來挹注經費,適大甲有經常前往北港牛墟的牛販,在牛販的幫忙下,加上北港朝天宮的聖父母殿可以合理化進香活動,遂有了「大甲鎮宮天上聖母往北港進香」之行。日治時代每隔幾年才辦理一次,人數大概只有三、四十人而已,民國廿六年停辦,三十七年(1948)恢復舉辦,人數也不過一百餘人而已。自此年年辦理,人數年年增加,陣容逐年擴大、參與的層面越來越廣,人員也不再侷限在大甲,到了民國七十六年最後一次辦「北港進香」已達十餘萬人了。【網路資料】


以上兩種說法歸因於日本政府禁止,但事實上當時台灣和中國之間的交通是暢通的,根據當時台灣日日新報導,日治時期到湄洲進香有記錄的至少有:基隆慶安宮(1911年)、新竹內天后宮(1917/7/1)、麥寮拱範宮(1919/4/4)、朴子配天宮(1920/2/20)、溪北六興宮(1920/4/14【舊曆】)、新竹天后宮(1921/4/2)、台中萬春宮(1924/4/1【舊曆】)、新竹長和宮(不詳),另外1924年台中樂成宮也曾前往湄洲進香,甚至也有團體請湄洲媽祖來台遶境。可見日治時期大甲鎮瀾宮不去湄洲進香,絕對與當時的兩岸情勢無關,除非大甲鎮瀾宮當時的規模不足以支付湄洲進香的費用,但以當時大甲媽祖往北港進香回鑾賽會的情況來看,又不像是個小小廟會活動:


80年前大正15年(1926年)當時的報紙的說法:
大甲準備賽會
大甲街鎮蘭宮北港聖母。十三日往北港進香。鑾駕歸來日。帽子團。巧聖團。大甲驛團。敢商團。雜貨團。吳服團。福州團。金銀綑工團。熱心鼓舞。有藝閣獅陣。音樂隊。南管北管車鼓其外不計其數。各團用各色旗樣。燦耀奪目。自大甲以來未有此也。又舊曆二十三天妃誕。各團依例欲搶頭二三香。正行準備。頭香帽子團。二香巧聖團。三香大甲驛員及運送人結團。屆時定有一番盛況也。
--大正15年(民國15年)4月14日臺灣日日新報第4頁


由以上日治時期報紙的報導可以推斷當時進香規模絕不像現在大甲支持者說進香規模只有三、四十人而已,以當時接駕規模來看,沒有上萬人至少也有數千人之譜。


 

最近北港新站網友GUEST1在台灣大學圖書館典藏的光緒13年(1887年)3月18日淡新檔案中又發現清代大甲往北港進香的新事證,在大甲巡檢許其棻為已聖母聖誕將屆前往北港進香者較前加倍故不克前往查看稟請新竹縣知縣方祖蔭賜示如何申覆,全文如下:

 

﹝稟﹞
(大甲巡檢許其棻為己聖母聖誕將屆前往北港進香者較前加倍故不刻前往查看稟請新竹縣知縣方祖蔭賜示如何申覆)
敬稟者。竊卑職本月十七日,奉
本府憲雷 札為查看
縣屬監獄、羈所木床有無遵照活板說,一律改設活板,隨時抽洗等因。奉此,卑職本擬即日束裝馳赴
憲轅遵札查看,迺因 聖母聖誕將屆,且近日天氣晴朗,赴北港進香者較前加倍,往還不絕,晚間歇寓無不擁擠滿屋,誠恐有不肖匪徒假扮香客,趁機竊劫,不可不防,故晝夜加意巡守,希翼無事,致卑職不敢分身。茲特照抄
憲札奉
閱,請作為卑職親身到地,至應如何申覆,伏乞
賜示,俾得遵行申覆,是所盼禱。謹肅稟懇。恭請
勛安,仰祈
垂鑒。卑職許其棻謹稟。三月十八日申。


從文中看出清光緒13年,大甲媽赴北港進香盛況,「晚間歇寓無不擁擠滿屋」,又「赴北港進香者較前加倍」可見光緒十三年之前既有大甲媽赴北港進香的慣例.

說法一將大甲鎮瀾宮到北港進香的濫觴說成是清代大甲商人來往北港之間頻繁,事實上大甲商人往來頻繁的對像應該是鹿港才對,大甲媽祖進香若是起源於商人來往,大甲媽應該是到鹿港進香。又有說法二起因於牛販,需知以前大甲到北港間的牛墟非常多,不只北港一處,台中、彰化、北斗...等處都有,北港牛墟的規模也不見得比他處大,甚至在當時官方文書都不曾出現,怎麼會有大甲牛販促成的說法出現,而且大甲牛販何德何能可以左右大甲鎮瀾宮主事人員到北港進香?持這種說法的人可能是將後來媒體常出現的北港牛墟報導與大甲媽祖回娘家報導混淆所造成的論點。


 至於大甲鎮瀾宮捨北港朝天宮改到新港奉天宮遶境進香,非常明顯的是人為運作,尤其是最近才稱與北港朝天宮大和解的新港奉天宮更是難辭其咎:根據民國77年的媒體報導,就可看出大甲鎮瀾宮改變進香行程的真正原因:
民國76年11月9日聯合報"迎回聖母喜孜孜.地位提高"
77年2月24日大甲鎮瀾宮召開董監事會決定將往北港進香團更名為遶境進香.
77年2月25日聯合報南部版刊出"進香活動要正名"
77年3月2日大甲鎮瀾宮擲筊決定北港進香日期,並要求朝天宮前往監杯.
77年3月3日新港奉天宮全體董監事到大甲鎮瀾宮表明贊同進香團改名,並歡迎改往新港進香.
77年3月4日大甲鎮瀾宮召開臨時會議,正式向朝天宮下最後通牒,要求朝天宮文到三日內向各報聲明大甲媽祖非北港分靈,否則取消北港進香。


網路上衲父的分析頗為合理:
過去寺廟會到他地進香的原因有1.回祖廟謁祖.2.到較靈應的廟去分享靈氣.3.應對方之邀參加紀念性祭典.
1960年代後增加1.旅遊型進香.2.聯誼型進香.3.行銷型進香.
大甲鎮瀾宮說會到北港朝天宮進香原屬於2.到較靈應的廟去分享靈氣.3.應對方之邀參加紀念性祭典.祂的進香媽既然年年到北港分沾靈氣,應也等同由北港分靈.大甲鎮瀾宮才會製作謁祖進香繡旗.也散播北港媽已被大甲調包的傳言.等到香團夠龐大.便改變說詞.
將進香型態改變為1.旅遊型進香.2.聯誼型進香.3.行銷型進香.
將謁祖進香解釋為祭拜聖父聖母.只要目的在合理化自己的改變罷!
任何宗教都會有樹大分支的現象.民俗信仰也不例外


以下這篇文章是媽祖文化研究者黃國洲在新聞媒體發表的文章,可說是道出大甲媽祖進香歷史演變的箇中三昧:


【黃國洲(作者為媽祖文化研究者)】
  二十年前十月下旬,大甲鎮瀾宮首先挑戰禁忌,組團赴福建湄洲謁祖,順利搶得「頭香」,隔年立即中斷近百年歷史的北港進香之旅。
  據大甲廟方表示,赴北港進香是甲午戰後兩岸阻絕的權宜措施,與祖廟取得聯繫後,往昔有主從之分的「進香」活動應予更名,並要求朝天宮須公開聲明鎮瀾宮絕非該廟分靈,否則不再前往北港。此後一溪之隔的新港奉天宮趁虛而入,雙方一拍即合,一九八八年正式改道,活動也易名為「遶境進香」。
  大甲以「正名」為由,似乎師出有名,但觀察台灣民間宗教的變遷,說穿了還不是俗世的「勢」「利」糾葛。證諸史實,兩岸真正隔離是在一九四九年後,日治時期,雙方是「國」與「國」的關係,人民仍互有往來,只是,尋常百姓有幾人能負擔得起花錢費時的航行?其實,清代大甲信眾至湄洲僅數年一次,人數也不多。
  大甲媽祖前往北港進香的確切時間已不可考,始於日治初期應無疑義,晚清時期,種種機緣巧合,朝天宮成為台灣首屈一指的媽祖廟,神威顯赫名聞遐邇。一九三五年,台灣舉辦史上首次博覽會,台北士紳特地遠從北港請媽祖來「逗鬧熱」。為求雨露均霑,全台各地紛紛前往北港進香刈火,藉此分享靈氣帶往自家廟宇,大甲鎮瀾宮便是其中之一。
  歲歲不輟且規模遞增的大甲進香團,讓鎮瀾宮也闖出名號,成為媽祖信仰的另一重鎮。「山頭」意識萌芽後,因而就添「謁祖」二字以自圓,恰巧當年北港朝天宮有座全台獨一無二的「聖父母殿」(祭祀媽祖的父母親),「謁祖進香」名正言順,不會屈居下風。不過,若真是名副其實的拜謁「聖父母」,為何歷年儀式竟無該項?「謁祖」也另有一說:北港朝天宮是從湄洲分靈而來,早先也曾返回祖廟進香,因此爐中含有祖廟香火,大甲前來刈火,等於是「間接」謁祖。事實上,這也講不通,大甲媽祖在清朝時不也常往湄洲跑?
  一九七四年,黃春明和張照堂全程參與並拍攝了那年的大甲媽祖進香活動,後來在台視的「芬芳寶島」節目中播出,該紀錄片的名稱就叫「大甲媽祖回娘家」,播出後轟動一時,當年兩廟也與有榮焉。「回娘家」一詞竟變成「大甲媽祖進香」的代稱,鎮瀾宮「分靈」自朝天宮的說法便不逕而走。大甲廟方深感不妙,一再對外澄清,更要求 北港說清楚,可是朝天宮卻認為鎮瀾宮是「項莊舞劍」,始終不置一詞,再加上香油錢的分配問題,雙方嫌隙漸生。
  一九八七年,適逢天上聖母成道千載,全台大肆慶祝,媽祖宮廟間卻暗潮洶湧各自較勁。北港朝天宮在文建會的加持下,展開環台「遶境」,沿途受到信眾的熱烈歡迎,龍頭地位再次確立;大甲鎮瀾宮另闢蹊徑,跨海求得第一道「聖火」,意圖號令天下。一山不容二虎,兩廟百年的姐妹情誼正式決裂,對岸的「宗教統戰」法寶也首戰告捷,瓦解了台灣最重要的宗教文化傳承。
  平心而論,分道揚鑣後的大甲進香團在「媒體」及「政客」的推波助瀾下,年年辦得有聲有色。然而,「叫座」不等於「叫好」,特別是從台灣傳統民間信仰的文化底蘊來看,爭議實在不少,只不過,誰還在意「鄭聲亂雅樂」?神聖的轎輦禮當讓虔誠的信眾(轎班會)抬持,卻年年任由「拚選舉」的政客染指,即便連異教徒也來者不拒!莊嚴隆重的宗教儀式一再坐視刀光劍影的搶轎舉措,豈不違反公序良俗?至於「挾天子令諸侯」的宗教直航之議,更是取法乎下的錯誤示範,一度淪為宗教廢墟的地區,黃鐘毀棄,有何經典可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eik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