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崙王爺廟    

新港鄉南港村大崙是清代笨港街境內的一大聚落,稱為大崙庄,為當時笨港通往府城的門戶,更是清代台灣最大的宗教活動-北港媽落府及湄洲進香回鑾笨港境內的第一站,至今仍是農曆三月十九日國定民俗北港迎媽祖活動的首站

三月十九大崙    

隨著笨港街的發展及人口的遷徙,本庄在清道光年間全盛時代人口曾達千餘人,同治四年(1865年),嚴辨號召戴潮春餘黨起義,呂梓率眾進駐並有部份庄民響應對抗官兵,以致引來清軍圍剿,經此一戰亂本庄人口急遽減少,至日治初期明治29年(1896年)只剩29戶,人口70人,以劉黃吳三姓為主。大崙位置
大崙王爺廟奉祀池朱李三府千歲,道光22年(1842年),本庄人口逹千餘人,因有居民帶著南鯤鯓分靈之王爺神像移住到本地,庄民感於神威遂相互發起建廟奉祀之,明治41年(1968年)發生嘉義大地震,震災圯倒,居民再合金一百餘元重興。二次大戰皇民化運動期間,本廟被充做民眾集合所,神像藏入民家奉祀,戰後民國34年(1945年)重迎神像回廟。民國44年(1955年)人民生活趨於穩定,庄民發起重修神房並油漆廟貌,總工程費三萬餘元。民國48年本省發生八七水災,廟宇拜亭遭沖損,劉鉗發起以廟產公金撥支一萬餘元,加以重修成為為現在廟貌。
為讓本廟管理更上軌道,民國72年(1983年)成立大崙王爺廟管理委員會。
民國73年(1984年)10月本庄弟子洪裕在發起募集本庄及旅外鄉親捐款,花費工程費20萬整修神房,地面舖設磨石及彩繪大門神等,至此廟貌一新。
民國99年(2010年)本廟廟體已歷經百餘年,受風雨侵襲剝蝕,管理委員會決議由廟方公金撥款再次整修,部份木材換抽及部份彩繪重新油漆。
因本廟年代久遠,建築老舊維修不易,信眾為感念池府千歲神威庇佑及延續萬年香火,歷年來曾多次向池府千歲請示是否重建,但均未獲神意允許,民國102年委員會於農曆正月十七日再次向池府千歲擲筊請示,終獲三聖杯允准重建,並指示邀請南鯤鯓開基吳府千歲及該廟行善團協助廟地及字向等重建事宜。
本廟原有廟產有土地二甲四分,自民國四十二年土地改革列為三七五租約,以其租金積立為例年之油火。原有財產分為王爺廟及福德爺,民國72年為方便管理財產合併王爺廟及福德爺財產,由管理委員會管理。
本廟歷任管理人馬山豬(日治時期)、劉鉗(40年代)、劉傳明(5、60年代)、劉玉霖(60年代)。管理委員會第一屆主任委員劉玉霖、第二、三屆吳長佳、第四、五、六、七屆劉國川。
本廟祀神:池、朱、李三府千歲、福德正神
本廟例祭:農曆正月十八日慶祝池府千歲千秋,農曆八月十五日福德正神千秋。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笨港 北港 朝天宮
    全站熱搜

    beik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