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北港進香 (1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P3297483  

【芎中七石隆興】位於苗栗縣銅鑼鄉雙峰山的東、北麓,分別為芎蕉灣、中心埔、七十份、石圍墻〈公館鄉石墻村〉、老雞隆等客家聚落。P3297489

文章標籤

beik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根據基隆市定邦里李振銘里長彚整當地先進前輩回憶口述,古早火車班(火車籠)進香團緣起日治中末期大基隆鄉親基於對媽祖等眾神得信仰,祈求新的一年闔家平安、福運隆通、事業興旺,在新春一年之始皆自動自發搭火車往中南部進行祈福平安之旅。
當時很多鄉親在北港朝天宮購買香旗,恭請至各廟宇”刈香”、”添兵補將”,讓家內神明更添神威,庇佑閤家。

文章標籤

beik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松山慈祐宮中南部赴會雖然拜會包括了鹿港天后宮,新港奉天宮,北港朝天宮,西螺福興宮,大甲鎮瀾宮等五座媽祖廟,但是最主要的目的還是在朝天宮的的刈火(勺火)儀式.


beik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安定加弄庄保安宮天上聖母源流


加弄庄徐厝角一位徐姓村民,於雨後從曾文溪中撿回一堆上游漂流下來的木材,置於庭院一角,準備俟其曬乾後當作柴火。當時農村居民夜晚吃過飯後,由於無餘興節目,總習慣在庭院坐板凳聊天,某晚,這位徐姓村民在庭院乘涼時,無意間發現庭院角落那堆漂流木好像會發光,徐姓村民以為是自己眼花,不以為意,連續情形幾天下來,他好奇的上前察看,才發現光芒來自其中一塊木材,據傳當晚徐姓村民就得到媽祖托夢,囑將這塊發光的木材雕成聖母金身供奉,俾便其救世度人。徐姓村民夢醒後,不敢大意,依夢中指示,將那塊發光的木材雕成聖母金身,開光供奉。最奇特的是每當聖母降駕時,總自稱「原加弄庄天上聖母」,村民爲感謝聖母靈驗,於嘉慶廿年(1815)成立天上聖母會,至今已一百八十餘年。據傳保安宮自大道公營遷建至安定後,某次為了處理信眾的問題,由於保生大帝自身是男神,不便處理,便委由聖母代勞,因而開啟聖母與保安宮的第一次合作。於管理委員會成立後,將天上聖母納入宮中與保生大帝同為主神。現今保安宮除大媽外,尚有二媽(民國35年前已供奉廟中,信眾稱其為「北港媽祖」),三媽(民國80年新雕)

beik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每年農曆二、三月間,台灣民間社會又到了媽祖進香的旺季,其中最出風頭的莫過於台中縣大甲鎮鎮瀾宮遶境進香的活動,趁著這股熱潮,我們也來探討一下,這個號稱世界三大宗教活動,原來是單純的北港進香活動變成商業氣息濃厚,政治味十足的綜合性活動。
大甲媽祖北港進香的源由在改到新港遶境進香後,出現幾種新的說法:

beik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農曆2/17~2/19梧棲大庄浩天宮(大庄媽)會香遶境53庄(2/19北港媽參與會香繞境)

beik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褒忠鄉的潮厝村(社區)的潮洋宮的位置位於台19縣褒忠路段與158甲縣路口往馬光方向轉入.順著路走約1.5公里的左手邊就可以看的到了.供奉的主神是由北港"朝天宮"~天上聖母分靈而來.已有約293年的歷史了.本來是由村民輪流供奉.民國40年在眾人的努力下完成潮洋宮.而後有鑑於廟宇漸朽.且廟地狹隘.在民國62年5月25日村民大會通過重建一案.且在民國63年3月25日起拆卸.5月24日奠基.八月27日正殿上樑.10月22日入火安座.後又繼續繪飾.在民國66年10月竣工.


beik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松山慈祐宮每年南下五大宮廟〈鹿港天后宮、新港奉天宮、北港朝天宮、西螺福興宮、大甲鎮瀾宮〉赴會,這個【赴會】一詞到底要做何解釋,正確名稱到底是什麼?恐怕是大家刻意要保持模糊,方便各方各取所需。


beik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2009松山慈祐宮北港赴會活動於2/28下午3:30抵達北港,擲筊請教媽祖後,翌日清晨6:15割火回駕。

beik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beik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2008年12月20日星期六農曆11月23日路經朝天宮,看到廟埕旁停放千里眼順風耳進香團車輛,好奇的到廟內看看,一般進香團都是天上聖母進香團,以千里眼順風耳為主體的進香團很少見,這支進香團是北埔福安宮進香團,正式名稱是北埔村福安宮千里眼順風耳往北港朝天宮南鯤鯓代天宮進香團。


beik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 Dec 12 Tue 2006 20:39
  • 香條

台灣傳統民間宗教活動通常以香條來昭告信眾,除了一般熟悉的進香活動香條外,還有迎請神明蒞庄巡境的香條。


beik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咸豐年間劉家謀海音詩的有提到:曾門溪畔少行人,草地常愁劫奪頻;何似春風香腳好,去來無恙總依神。 曾文溪為臺、嘉二邑交界處;「文」亦作「門」,方音「文」如「門」也。近溪多匪人,渡者苦之。鄉村曰「草地」。進香北港天后者,不下數千人,謂之「香腳」;往來盜不敢劫。劫者,輒遭神譴。


beik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